骨质疏松症目前是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是潜伏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中“静悄悄的杀手”,严重时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明显疼痛或其他临床症状,然而这种全身性疾病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人体中慢慢进展,使患者骨量减少、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脆”,直到发生了脊柱、髋部和腕部的骨折才被察觉,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我国首次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绝经后老年女性拥有很高风险。既往北京协和医院徐苓教授和夏维波教授的研究发现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高达36.6%,且2002—2006年间我国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比1990—1992年间男女性分别增加了1.61倍和2.76倍。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在宣传骨质疏松疾病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状制定并发布了首个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强健骨骼,远离骨折”,旨在倡导公众提升对疾病的认识,强健骨骼、远离脆性骨折,减少自身病痛和骨折带来的经济负担,让百姓可以安享生活。
什么是骨质疏松?
有不少患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只是把家里的被子拿出去晒一晒,可刚弯下腰,就觉得腰部一阵刺痛,至医院检查后发现腰椎骨折。这种并没有经历剧烈动作就发生了骨折,很可能就是骨质疏松造成的,所以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骨骼也不能完全负荷。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表现为骨脆性及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甚至是在无外伤的情况下也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骨量降低的慢性疾病,一般影响人体骨量的有两大因素:峰值骨量(peakbonemass,PBM)的高低和骨流失的量与速度。人体一般在25~35岁达到人体骨量的最高值。PBM越高,发生与绝经或者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则越晚。研究已证实,人体PBM的形成70%~80%由遗传因素决定,同时营养状况、生活方式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对PBM也有影响;而骨量的流失速度一方面与性激素的减退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增龄相关。人体骨骼不间断地在进行新陈代谢作用,即骨重建,通过骨吸收和骨形成达到平衡。当多种原因造成骨吸收的速度快于骨形成或者骨形成速度明显减缓时,可最终引起骨量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质疏松?
1. 盲目减肥
长期盲目不合理减肥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同时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很多人尤其是部分女性节食后体重虽减轻,但骨密度也会随之下降。脂肪是身体摄取钙等营养素的重要桥梁,同时适量脂肪也有利于雌激素生成,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及骨形成。另一方面,节食减肥时很少摄入主食和肉类,饮食以蔬菜和水果为主。大部分蔬菜、水果的钙含量很低,大量进食蔬果后富含的膳食纤维还会妨碍钙的吸收。
2.缺少日晒
既往研究表明:在日照不足的国家,骨病的发病率也较高。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维生素D合成不足,户外活动又少,骨质疏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袭来”。
3. 运动量少
骨骼在力学刺激(包括体重对骨骼形成的重力及运动时肌肉为克服重力而对骨骼施加的力)的作用和引导下,完成了骨骼的塑形和微结构的塑建,骨量、微结构和骨强度均与所受的力学刺激息息相关,适量的运动可增加PAM和减少骨量丢失。适量运动除了可以增加骨量外,还可以提高雌激素和睾酮水平,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相反,缺少体力活动可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骨骼接受的力学刺激少,会加速骨量丢失,骨折风险也会增加。
4.吸烟和过量饮酒
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量减少,增加骨折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影响钙的吸收,烟碱会抑制成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活性。这种影响是缓慢的,在成年后期或老年期才会表现出来。香烟中的物质还可促进雌激素的分解,加速女性的骨量丢失。与不抽烟女性相比,吸烟女性往往绝经更早,同时也更早出现骨丢失。过量饮酒往往也与骨质疏松相伴,饮酒过度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吸收障碍,均可使骨质形成和骨矿化减少。酒精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量流失,破坏的骨质大于形成的骨质,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性营养不良,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戒烟限酒
保证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有利于骨健康。摄入充足的钙是骨质疏松症的基本防治措施。通过食物来增加钙的吸收是最好的方法。牛奶不仅含钙量高,其中的乳酸还能促进钙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钙源。虾米营养丰富,富含钙、磷等微量元素。油菜中的钙、铁含量都十分丰富。黑芝麻的补钙效果优于白芝麻。同时维生素D有利于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少量天然维生素D,如富含脂肪的鱼类(鲑鱼、鳟鱼、鲭鱼、金枪鱼、鳗鱼、三文鱼等)、动物肝脏、牛奶、鸡蛋、瘦肉等。抽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风险增加,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吸烟、酗酒。
2.充足日晒,合理运动
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运动是保证骨骼健康的重要措施,且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骼的作用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骨量并保存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并减少骨丢失。运动可以从提高骨密度和预防跌倒两方面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在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前,应首先至医院进行专业的医学评估,完善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后再开始相关针对性、个体化治疗。
1.基础措施
①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②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③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④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⑤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钙剂和维生素D)
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天钙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 mg,平均每天应从钙剂中补充元素钙量500~600 mg。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成年人推荐剂量为每天200~400 U(5~10 μg)。老年人因缺乏日照、维生素D摄入和吸收障碍,故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400~800 U(10~20 μg)。应用钙与维生素D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3.药物干预
已有骨质疏松症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者,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
4.外科治疗
急性期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进行良好的骨折复位,选择恰当、确切的内外固定措施,并进行合理的功能练习,积极改善骨质疏松。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具体考虑骨折的部位、类型和骨质量,还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及预期生存年限,不强求进行手术治疗。(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第35卷第20期)
上一篇:为爱犬免疫,共同消除狂犬病!
下一篇:最后一页